襄阳市供销社:宜城楚大鸭业公司实行“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日期:2018-01-02 15:53 编辑:管理员 有 位读者读过此文
宜城楚大鸭业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理顺“产供销”链条,通过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出“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新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寻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发展回顾及成效
宜城市郑集镇具有悠久的养鸭及其鸭产品加工历史,为了做大养鸭产业, 2008年以来,宜城市供销社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带动,兴办龙头企业拉动、植入电商模式促动,探索出了一条“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户收入得到提高,企业利润得到提升,实现了农企双赢。
专业合作社带动阶段。传统的农户式养鸭生产模式,规模小、污染大、利润低,为了统合养殖生产资源,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养殖收益,2008年6月25日,宜城市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公司和任玉保等500户农民社员共同出资428万元,成立了宜城市玉保养鸭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建立“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统一供应鸭苗、统一提供防疫技术服务、统一提供饲料、统一回收加工、统一进行销售的“五统一”方式,带动和服务周边农民养鸭。实行统一管理和科学化养殖,使鸭苗成活率由70-80%提升至95%以上,产蛋期料蛋比由过去的60%下降为50%,产蛋率提高10%,成鸭成活率由过去的90%提高到98%,养鸭成本降低15%,平均每只鸭净增纯收益12元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收益。合作社2013年分别被湖北省供销社和湖北省农业厅授予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分别被全国供销总社和农业部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5-2016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农民合作社”。
龙头企业拉动阶段。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虽然合作社帮助农户提升了养殖规模和效益,但由于加工能力不足、科技创新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规避市场行情波动的能力不强,致使产业发展动能不足。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展带动效应、提升经营能力,2011年7月22日,宜城市供销社资产经营公司和玉保养鸭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出资600万元成立了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利用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优势,拓展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收益。一是先后建设了13栋标准化示范鸭舍,占地3800㎡,年可循环喂养蛋鸭15万只以上;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改进了无铅皮蛋、咸蛋、卤制熟蛋等生产工艺;三是购买了自动清洗机,杀菌锅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品,广泛应用于皮蛋深加工等领域;四是新建了专业鸭饲料生产线和饲料配送中心,降低了农民养鸭成本,大大缓解了产、供、销之间的矛盾。目前,楚大鸭业公司固定联系合作社3个,农户2600多户,辐射带动周边10000户农民养鸭。2015年公司被认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植入电商模式促动阶段。农村电子商务是破解农业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的关键,楚大鸭业公司于2015年8月与襄阳供销蜂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建立“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新模式。公司组建了楚大电子商务部,成立电商团队,投资98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电商包装车间和仓库。双方在产品开发,营销方案,品牌策划,平台资源,物流发货,售后服务等环节深入合作,目前公司直接参与电商人员111人,包含了售前售后客服人员(12人)、物流人员(5人)、营销策划技术人员(5人)、包装人员(88人)。公司先后与顺丰、中通、邮政等快递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产品第一时间发往全国各地。公司在2015年11月30日正式上线淘宝特色中国襄阳馆销售,仅上线半个月就销售松花蛋2万枚,该系列油黄咸蛋等产品也陆续上线;建立了楚大鸭业天猫旗舰店,并在供销e家,拼多多等平台进行销售。截至目前,公司已实现90%的销售业务在线上完成,销售品类包括宜城皮蛋、鲜鸡蛋、罗田板栗、宜城紫薯等10余种,销售单次从开始的日均几十单增长到8000-12000单,日平均销售额从几百元增长到20余万元,2017年“双十一”活动当天公司出单12万单,销售额297.6万元,“双十二”当天出单近10万单,销售额247.5万元,预计2017年全年线上销售皮蛋可达到1.5亿枚,销售总额可以超过2亿元,利润额2000万元以上,比以往单一线下业务直接增收50%以上。
二、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从楚大鸭业推进“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有益探索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只有坚持为农服务导向,才能夯实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助农增收,也只有产生切实的增收实效,才能吸引更多农户加入,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楚大鸭业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加强与农民利益联结,为农户提供多项服务保障,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针对经济困难的农户,楚大鸭业提供了赊借鸭苗的服务,并提供一定流动资金补助,农户后期可用鸭蛋和老鸭抵扣鸭苗、补助资金等费用。同时合作社统一厂采购饲料和防疫药物,以低于市场价5%的价格供应给农户,并为40%左右的贫苦农户垫资购买。一大批农户因此脱贫致富,家住郑集镇魏岗村6组的村民代志华,家庭人口6人,2006年4月开始养鸭, 2008年参加玉保养鸭合作社,在2016年放养鸭子4000只,年产蛋收益54万元、成鸭销售收入11.2万元,合计收入65.2万元。建立鸭舍、股买鸭苗和饲料支出总额45.4万元,收支相抵,仅养鸭一项,代志华一家全年净收入(不算自己劳力)19.8万元。更多的农户由于明显的增收效果而加入到合作社,进而扩大了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只有打造产业利益共同体,才能畅通产业做强的上升渠道。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在“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里,龙头企业是关键点,电商是必要手段,合作社(农户)是实施基础。在这其间,没有强大的龙头企业作为支撑,经营服务活动的开展就无从谈起,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带动效益无法忽视。以宜城郑集镇为例,鸭产业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规模的辐射效应,主要就是因为楚大鸭业的示范作用,宜城市供销社集中力量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为龙头企业的形成提供了人才、技术、资金上的支持,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养鸭业的成功模式,有效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让农民更好地认识了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使农民在开发特色产品过程中,学到了先进的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造就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因此,我们认为,供销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其着力点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跨行业、跨区域的产业集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
(三)只有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才能激发产业创收的实际效能。现代农业的竞争力核心在于提升单位产品量的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除了规模化养殖之外,还要进行创新技术,品种更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楚大鸭业公司牢牢把握住农业综合开发的契机,紧紧挂靠省农科院和上级科技部门,在科学养殖上下功夫。合作社联合宜城市农业局定期举行养殖知识培训,由合作社和农业局共同负担2000元/人的培训成本,针对合作社社员开展轮换式培训,多形式、多层次普及科学养鸭知识,提高农户养鸭水平。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变鸭产品传统加工工艺,扩大企业产能,拉动鸭产品加工业的长足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关于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龙头企业的振兴除了要有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模式,更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克服产业融资、人才培养、产业联动上的一些客观问题。
(一)以政府组织引导为核心,整合资源优势。一是整合部门资源,争取农业、商务、财政、电信、邮政、科技等部门支持,通过对一定规模的养鸭大户投资参股、发展专业合作社,实现低成本扩张,再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争取扶持资金,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抗御风险的效果。二是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持续发展。 争取市财政安排鸭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根据项目推进情况,按资金管理使用程序,及时足额到位;三是加强“供销社+担保公司+金融部门+专业合作社+保险公司+加工企业+养殖户”合作,建立“七方合作”贷款机制,解决部分规模养殖户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五是积极向上争取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打捆,统筹安排。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套产业。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即打通被称之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支撑,是电商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要依托主营业务,充分利用企业消费品、农产品等物流配送资源,整合社会物流配送资源,形成区域覆盖、优化高效的综合物流配送体系。特别要抓住各大电商平台开拓农村市场的机遇,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寻求合作,承担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
(三)引进培育人才,保持发展后劲。以培育引进涉农创新创业人才为切入点,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我们看到,国家正在致力于构建全链条的优惠政策体系,并将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农民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一些地方还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资源禀赋,培育起了一批农村双创园区,打造了一条从低端到高端梯次发展的产业链条。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农村人才引进的先进经验。只有引进、培育、利用好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并且愿意回到农村创新创业的专业人才,真正将其培养成引领农村三产融合的新动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绵绵不绝的后劲。
(四)推广绿色养殖,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行集约化的绿色养殖模式。治理农村养殖污染,不是不让农民搞养殖,而是让农民科学养殖,绿色养殖,在养殖致富的同时,不污染环境。当前,外地养殖业已探索出通过集中养殖、集中治理的生态养殖新模式,通过引导养殖散户逐渐退出,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既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养殖风险,又增加农民收入。如:江苏徐州睢宁县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依法依规关停搬迁畜禽禁养区内不符合要求的规模养殖户的同时,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积极引进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在适养区范围内建设环保设施配套齐全的畜禽养殖场地,全县养鸭散户提供集中养殖区域,保证环境安全,实现产量增长。现代化养殖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转载自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网)
一、发展回顾及成效
宜城市郑集镇具有悠久的养鸭及其鸭产品加工历史,为了做大养鸭产业, 2008年以来,宜城市供销社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带动,兴办龙头企业拉动、植入电商模式促动,探索出了一条“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户收入得到提高,企业利润得到提升,实现了农企双赢。
专业合作社带动阶段。传统的农户式养鸭生产模式,规模小、污染大、利润低,为了统合养殖生产资源,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养殖收益,2008年6月25日,宜城市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公司和任玉保等500户农民社员共同出资428万元,成立了宜城市玉保养鸭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建立“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统一供应鸭苗、统一提供防疫技术服务、统一提供饲料、统一回收加工、统一进行销售的“五统一”方式,带动和服务周边农民养鸭。实行统一管理和科学化养殖,使鸭苗成活率由70-80%提升至95%以上,产蛋期料蛋比由过去的60%下降为50%,产蛋率提高10%,成鸭成活率由过去的90%提高到98%,养鸭成本降低15%,平均每只鸭净增纯收益12元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收益。合作社2013年分别被湖北省供销社和湖北省农业厅授予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分别被全国供销总社和农业部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5-2016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农民合作社”。
龙头企业拉动阶段。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虽然合作社帮助农户提升了养殖规模和效益,但由于加工能力不足、科技创新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规避市场行情波动的能力不强,致使产业发展动能不足。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展带动效应、提升经营能力,2011年7月22日,宜城市供销社资产经营公司和玉保养鸭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出资600万元成立了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利用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优势,拓展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收益。一是先后建设了13栋标准化示范鸭舍,占地3800㎡,年可循环喂养蛋鸭15万只以上;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改进了无铅皮蛋、咸蛋、卤制熟蛋等生产工艺;三是购买了自动清洗机,杀菌锅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品,广泛应用于皮蛋深加工等领域;四是新建了专业鸭饲料生产线和饲料配送中心,降低了农民养鸭成本,大大缓解了产、供、销之间的矛盾。目前,楚大鸭业公司固定联系合作社3个,农户2600多户,辐射带动周边10000户农民养鸭。2015年公司被认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植入电商模式促动阶段。农村电子商务是破解农业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的关键,楚大鸭业公司于2015年8月与襄阳供销蜂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建立“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新模式。公司组建了楚大电子商务部,成立电商团队,投资98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电商包装车间和仓库。双方在产品开发,营销方案,品牌策划,平台资源,物流发货,售后服务等环节深入合作,目前公司直接参与电商人员111人,包含了售前售后客服人员(12人)、物流人员(5人)、营销策划技术人员(5人)、包装人员(88人)。公司先后与顺丰、中通、邮政等快递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产品第一时间发往全国各地。公司在2015年11月30日正式上线淘宝特色中国襄阳馆销售,仅上线半个月就销售松花蛋2万枚,该系列油黄咸蛋等产品也陆续上线;建立了楚大鸭业天猫旗舰店,并在供销e家,拼多多等平台进行销售。截至目前,公司已实现90%的销售业务在线上完成,销售品类包括宜城皮蛋、鲜鸡蛋、罗田板栗、宜城紫薯等10余种,销售单次从开始的日均几十单增长到8000-12000单,日平均销售额从几百元增长到20余万元,2017年“双十一”活动当天公司出单12万单,销售额297.6万元,“双十二”当天出单近10万单,销售额247.5万元,预计2017年全年线上销售皮蛋可达到1.5亿枚,销售总额可以超过2亿元,利润额2000万元以上,比以往单一线下业务直接增收50%以上。
二、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从楚大鸭业推进“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有益探索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只有坚持为农服务导向,才能夯实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助农增收,也只有产生切实的增收实效,才能吸引更多农户加入,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楚大鸭业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加强与农民利益联结,为农户提供多项服务保障,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针对经济困难的农户,楚大鸭业提供了赊借鸭苗的服务,并提供一定流动资金补助,农户后期可用鸭蛋和老鸭抵扣鸭苗、补助资金等费用。同时合作社统一厂采购饲料和防疫药物,以低于市场价5%的价格供应给农户,并为40%左右的贫苦农户垫资购买。一大批农户因此脱贫致富,家住郑集镇魏岗村6组的村民代志华,家庭人口6人,2006年4月开始养鸭, 2008年参加玉保养鸭合作社,在2016年放养鸭子4000只,年产蛋收益54万元、成鸭销售收入11.2万元,合计收入65.2万元。建立鸭舍、股买鸭苗和饲料支出总额45.4万元,收支相抵,仅养鸭一项,代志华一家全年净收入(不算自己劳力)19.8万元。更多的农户由于明显的增收效果而加入到合作社,进而扩大了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只有打造产业利益共同体,才能畅通产业做强的上升渠道。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在“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里,龙头企业是关键点,电商是必要手段,合作社(农户)是实施基础。在这其间,没有强大的龙头企业作为支撑,经营服务活动的开展就无从谈起,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带动效益无法忽视。以宜城郑集镇为例,鸭产业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规模的辐射效应,主要就是因为楚大鸭业的示范作用,宜城市供销社集中力量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为龙头企业的形成提供了人才、技术、资金上的支持,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养鸭业的成功模式,有效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让农民更好地认识了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使农民在开发特色产品过程中,学到了先进的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造就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因此,我们认为,供销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其着力点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跨行业、跨区域的产业集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
(三)只有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才能激发产业创收的实际效能。现代农业的竞争力核心在于提升单位产品量的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除了规模化养殖之外,还要进行创新技术,品种更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楚大鸭业公司牢牢把握住农业综合开发的契机,紧紧挂靠省农科院和上级科技部门,在科学养殖上下功夫。合作社联合宜城市农业局定期举行养殖知识培训,由合作社和农业局共同负担2000元/人的培训成本,针对合作社社员开展轮换式培训,多形式、多层次普及科学养鸭知识,提高农户养鸭水平。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变鸭产品传统加工工艺,扩大企业产能,拉动鸭产品加工业的长足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关于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龙头企业的振兴除了要有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模式,更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克服产业融资、人才培养、产业联动上的一些客观问题。
(一)以政府组织引导为核心,整合资源优势。一是整合部门资源,争取农业、商务、财政、电信、邮政、科技等部门支持,通过对一定规模的养鸭大户投资参股、发展专业合作社,实现低成本扩张,再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争取扶持资金,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抗御风险的效果。二是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持续发展。 争取市财政安排鸭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根据项目推进情况,按资金管理使用程序,及时足额到位;三是加强“供销社+担保公司+金融部门+专业合作社+保险公司+加工企业+养殖户”合作,建立“七方合作”贷款机制,解决部分规模养殖户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五是积极向上争取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打捆,统筹安排。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套产业。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即打通被称之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支撑,是电商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要依托主营业务,充分利用企业消费品、农产品等物流配送资源,整合社会物流配送资源,形成区域覆盖、优化高效的综合物流配送体系。特别要抓住各大电商平台开拓农村市场的机遇,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寻求合作,承担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
(三)引进培育人才,保持发展后劲。以培育引进涉农创新创业人才为切入点,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我们看到,国家正在致力于构建全链条的优惠政策体系,并将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农民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一些地方还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资源禀赋,培育起了一批农村双创园区,打造了一条从低端到高端梯次发展的产业链条。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农村人才引进的先进经验。只有引进、培育、利用好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并且愿意回到农村创新创业的专业人才,真正将其培养成引领农村三产融合的新动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绵绵不绝的后劲。
(四)推广绿色养殖,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行集约化的绿色养殖模式。治理农村养殖污染,不是不让农民搞养殖,而是让农民科学养殖,绿色养殖,在养殖致富的同时,不污染环境。当前,外地养殖业已探索出通过集中养殖、集中治理的生态养殖新模式,通过引导养殖散户逐渐退出,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既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养殖风险,又增加农民收入。如:江苏徐州睢宁县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依法依规关停搬迁畜禽禁养区内不符合要求的规模养殖户的同时,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积极引进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在适养区范围内建设环保设施配套齐全的畜禽养殖场地,全县养鸭散户提供集中养殖区域,保证环境安全,实现产量增长。现代化养殖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转载自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网)